【文化相對論】社會治理:秩序與自由是一道單選題嗎?
《文化相對論》第二期的話題是“社會治理”。人是一種社會動物,只要有人在一起就需要某種組織和規則來實現共同的利益。英文當中“governance”這個詞在古希臘語中是掌舵的意思,它意味著管理和控制。各國在曆史長河中演化出不同的社會治理模式,而在這場席卷全球的疫情大流行當中都接受了一次大考。戴不戴口罩?打不打疫苗?似乎都成爲人們爭吵的來源。這不禁讓我們想,在社會治理方面,封閉與開放、自由與秩序是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單選題呢?如果未來再次發生類似的疫情,甚至我們幾乎肯定,類似的危機還會發生,我們是否會表現得更好一點呢?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了來自中國、美國、以色列的四位中外嘉賓,深入探討什麽是好的治理?面對一個不確定性日益成爲常態的“風險社會”,中外社會治理傳統如何更好地交流互鑒?
本期嘉賓:
朱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著有《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等作品
潘 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尤 锐: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汉学教授、著名汉学家,著有《中华帝国的起源》等
安德烈亞斯·威默: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與政治哲學教授,著有《國家建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