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邢利民:農村不“空”才有未來
【解說】虎年正月的賈家莊村,彩燈璀璨,遊人如織。現已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賈家莊村,在每年約有200萬人次遊客到訪。
賈家莊村位于山西省呂梁山,曾是遠近聞名的貧窮落後村。作爲曾在該村擔任43年黨組織書記的全國人大代表邢利民,見證著經過20多年全村人的艱苦奮鬥,如何治水改堿發展農業、興業建企、農旅融合共同致富的曆程。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邢利民
就是老一輩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不屈不撓地改造鹽堿地,十幾二十年,挖渠把堿地治理,土地才能發揮了它的有效性。把農業真正使它高産優質,達到高的效益,積累厚的資金,爲農村發展奠定基礎,像我們賈家莊,一開始就種糧食,養雞或者養豬或者養其它,有一定資金了再發展其他項目,就是這樣逐步驢打滾、滾雪球地發展壯大。
【解說】賈家莊村沒有礦産資源,沒有曆史文物、文化典籍,經過積極探索,該村因地制宜,構建了以農業爲基礎,農産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産業體系,延伸農村産業鏈,激活農村各類發展要素,農業産業聯動發展。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邢利民
我們村從(20世紀)70年代就栽樹,而且綠化,我們多年栽樹,起碼冰雹不來,高溫不多,對糧食的穩産高産有很大的好處。我們的經濟效益不錯,逐步現在形成渠成網、地成方、綠化成了綠茵茵,人們在這個環境中過得十分舒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解說】“村子強不強,關鍵看頭雁”。農村是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實施的最後一站。邢利民認爲,實施鄉村振興,有人、有才、有業,農村不空才能有未來。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邢利民
我认为乡村振兴必须有三个,第一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领导,好的人才,它能懂农村,熟悉农村,了解农村,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 第二个,领导干部得知道农村怎么样去干,怎么样去发展。第三个是选适应农村的项目,为高速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大的资金资源。
【解说】2015年以来,贾家庄村将关停的水泥厂改造为工业文化创意园, 让文化资源回流基层,让青年人才回归乡村。通过40多年滚雪球式的发展,贾家庄村初步形成旅游、酿酒、建材、绿色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截至2021年底,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0.2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2.83万元。
【同期】全国人大代表 邢利民
(村子)已經形成粗糧制酒,制瓶,包裝印刷,這是一個方塊,第二個方塊,吃住行遊購娛,第三個方塊,文化,就是有電影學院,有大國工匠職業學校,這些學校一組建,也爲村培育了人才,也能拉更多的人到這旅遊,三個板塊要管理好,發展好,將來賈家莊是一個富裕的輝煌的農村。
【解說】土地撂荒、人才流失、老人留守一度成爲許多中國農村真實寫照。對此,邢利民建議從政策上引導創業者更有信心在農村發展實體經濟、引導更多青壯年農民從事現代農業,引導扶持在外鄉賢、大學生和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興業。
记者 屈丽霞 范丽芳 山西吕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