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海关:把好“三关” 便民惠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江門海關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把好“三关” 便民惠企
近年來,江門海關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入口關、過程關、出口關”的管理機制,推動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竭力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在“萌芽”狀態。
源頭治理,把好“入口關”
“我們想了解關于RCEP原産地證書自主開具的問題,請問有詳細的介紹嗎?”“你好,我們公司想申請國際認證,要怎麽做?”……日前,在江門珠西國際會展中心的普法展台前,企業代表紛紛向江門海關普法專員咨詢企業在進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隨著江門外貿進出口規模的發展,部分企業因政策法規理解分歧而引發的誤解時有發生。
爲此,江門海關主動搭建業務現場與申請人之間的溝通平台,堅持誰執法誰普法,開設以出口食品農産品、知識産權保護等5條內容爲主的“普法快線”,融入多種普法方式“直抵”企業,並建立問題清單,對號銷賬,確保企業需求及時得到答複和解決。
“海關給我們開展的普法政策宣傳很實用,後續及時有力地回訪跟進,很有效地解決了我們在進出口過程中遇到的麻煩事!”廣東世運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報關經理吳詠對江門海關做法稱贊道。
實質化解,把好“過程關”
今年初,江門某進出口有限公司不服海關行政處罰,提起行政複議。江門海關在收到申請後,深入實地調研,了解到企業申請行政複議並非對行政處罰有意見,而是擔憂可能會導致其他行政機關對其進行信用降級。
結合該公司情況,江門海關充分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把握實質需求化解,聯合涉爭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法規部門采取前線面對、後方保障方式,最大限度地提供業務和法治指導支持,並會同其他行政機關爲企業釋法說理,解除顧慮。
隨後,企業主動撤回複議申請。不久前,該企業的負責人在感謝信中寫道:“對江門海關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各方面不遺余力地支持幫助企業生存發展表示感謝。”
事終總結,把好“出口關”
不僅要“案結事了”,更要在總結中推動“以案促改”“以案提升”。每次複議案件辦結後,江門海關都對複議訴訟案件中發現的執法差錯或執法不規範等問題進行總結,不斷提升執法水平。
此外,江門海關還定期公布關區執法案例及其他典型案例50余件,其中4件典型案例的經驗做法被海關總署采納,向全國海關推廣;圍繞糾紛易發、多發環節的風險點,編寫《法律風險提示》12期、《法條精講》11期,力求防患于未然。通過以幹代訓,形成“公職律師+業務骨幹+法律顧問”專業人才隊伍;開展“越辯越明”模擬法庭、錄制庭審分析視頻,以案釋法,推動“以案促改”“以案提升”。
“我們將持續以普法、釋法爲契機,拓展違規企業專線,完善和發揮執法爭議未訴先辦、協同研處工作機制作用,加大複議糾錯力度,穩步推動關區企業合規經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江門海關法規處副處長曾廣樞表示。
南方日报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江关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