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千億服裝集群探尋品牌躍升之策
粵東千億服裝集群探尋品牌躍升之策
南方日报记者 张俊 纪金娜 林捷勇 许钰敏 余丹
上個月,2023年廣東服裝名牌名企入庫名單(服裝消費品牌)發布,全省共有32家服裝消費品牌入庫,其中2家企業品牌位于粵東潮州,其余30家系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地區企業。從這個名單可以看出,我省服裝消費品牌多數集中在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而潮汕地區服裝産業雖然産值很大,但知名品牌還不多。
但潮汕服裝産業在省內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汕頭、潮州、揭陽每年約有百億件的內衣,超過2000萬件婚紗禮服行銷國內外。數據顯示,汕頭服裝産業集群年産值已突破千億元,揭陽普甯也是紡織服裝集群千億級縣級市,以婚紗禮服爲主的潮州服裝産業規上工業産值也突破10億元。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入選全省紡織服裝“一群兩極三區”中三個發展核心區之一。
潮汕服裝産業品牌化發展還面臨哪些短板?潮州兩家企業獲評全省服裝消費品牌對潮汕地區紡織服裝業發展有何啓示?南方日報記者近日走訪粵東,探尋當地服裝集群延鏈補鏈和品牌化升級之路。
制造能力首屈一指 品牌化是短板
說起潮汕服裝,人們自然會想到的是汕頭潮陽、潮南兩地道路兩旁連綿不斷的內衣制造廠,是普甯電商園裏每天進進出出的海量服裝包裹,是潮州市區大街小巷門店櫥窗裏展示的漂亮婚紗禮服。
制造實力突出,是潮汕服裝産業的顯著特點。憑借在制作工藝、勞動力資源、鄉賢等方面的優勢,潮汕三市已發展出規模龐大、分工精細、鏈條齊全的服裝業集群,生産實力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首屈一指。
在今年初我省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汕頭、潮州、揭陽以其紮實的服裝産業基礎成爲全省紡織服裝“一群兩極三區”中三個發展核心區之一。
其中,汕頭、揭陽以生産內衣、家居服、T恤衫等聞名。潮汕的內衣、家居服産業主要由上世紀80年代海外華僑回鄉創辦的制衣廠發展而來。經幾十年發展,汕頭已發展成爲全球最大的內衣、家居服生産基地,去年該市紡織服裝規上工業總産值1093億元,內衣、家居服産量約占全國70%、全球40%。在汕頭潮陽、潮南兩區30公裏直線距離範圍內,分布著上萬家內衣、家居服上下遊企業,涵蓋上遊撚紗、織布、染整、刺繡、輔料,中遊成衣生産,以及下遊展銷、物流、電商的完整産業鏈。
揭陽普甯市也是全省重要的紡織服裝集聚區。據普甯市工信部門統計,普甯共有紡織服裝上下遊企業6000余家,去年普甯服裝産業總産值突破千億元,規模以上服裝企業達到180家,主要生産內衣、T恤衫、家居服等。
潮州婚紗禮服則是“小而美”的服裝産業。據潮州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盧偉星介紹,潮州婚紗禮服産業是當地非遺潮繡與現代服裝産業結合的結果。“上世紀80年代起,國外婚紗禮服客商找到潮州潮繡廠家,潮州廠家憑借繡娘精湛的技藝而獲得國外客商肯定,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訂單,當地婚紗禮服産業因此發展壯大。”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潮州城內數以千計、掌握精湛潮繡工藝的繡娘是當地婚紗禮服業發展的關鍵。目前,潮州全市有服裝生産企業超200家,每年大約生産婚紗禮服超2000萬件(套),潮州也因此被譽爲“中國婚紗禮服名城”。
粵東服裝生産制造實力過硬,然而其一大短板就是,未能孕育出在全國叫得響的服裝大品牌。
據了解,目前汕頭、揭陽、潮州的服裝生産企業多爲國內外品牌代工生産。在內衣領域,曼妮芬、都市麗人等國內一線品牌內衣以及維多利亞的秘密等國際品牌內衣均有在潮汕地區生産;在婚紗禮服領域,潮州生産的婚紗禮服90%以上出口,主要爲國外品牌代工。
在此次2023年廣東服裝名牌名企入庫名單(服裝消費品牌)評選中,粵東僅有兩家潮州品牌入選,其余30家均爲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服裝品牌。
雖未誕生超一線品牌,但粵東地區也湧現出不少在區域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服裝品牌,如汕頭內衣品牌芬騰、浪漫春天、奧絲藍黛等,揭陽服飾品牌名鼠、雅爵、珠密琪、名鳄等,以及此次入選廣東服裝名牌名企入庫名單(服裝消費品牌)的潮州婚紗禮服品牌名瑞、JOOOYS等。
龙头企业引领 潮汕服装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爲品牌代工是“訂單驅動型”,企業只需專注生産(根據需要也參與設計),有訂單就有穩定利潤,不用爲品牌營銷、市場推廣投入,不會因庫存積壓而蒙受損失;而發展自主品牌則是“市場驅動型”,需要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研發、生産,持續加大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一旦品牌被市場接受,則能享受品牌溢價。
是代工還是做自主品牌?這是擺在衆多潮汕服裝企業面前的一道選擇。
“品牌打造是一項長期工程。除企業自身因素外,還與人才、市場等客觀要素有關。”汕頭市紡織服裝産業協會會長翁創傑認爲,“潮汕地區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成爲服裝生産基地,然而,由于潮汕地屬粵東,在研發人才、專業市場等要素方面比起珠三角有著天然的短板,因此也在客觀上制約了品牌的發展。”
但“愛拼才會贏”的潮汕人,並不甘心只做代工。不少龍頭企業依托自身紮實的生産實力,早已開始打造自主服裝品牌,開啓潮汕服裝産業的品牌化之路。
此次入選全省服裝名牌名企(服裝消費品牌)的兩家潮州婚紗禮服品牌——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名瑞”、廣東簡繹服飾有限公司的品牌“JOOOYS”,便是龍頭企業率先發力自主品牌的例證。
名瑞是潮州婚紗禮服龍頭企業,前身是1955年由13家繡莊合並組成的潮州潮繡廠。名瑞集團總經理蔡中涵介紹,企業此前給國外婚紗禮服品牌做代工,從2008年開始,企業在國外創設自己的婚紗品牌AMELIE。該品牌通過在當地設立門店形式,在歐洲德國等地站穩腳跟,目前銷售量占到當地的5%。
“AMELIE婚紗定位中檔,款式多、樣式新、上貨速度快。”蔡中涵說,“比起當地企業,我們有生産基地,新款婚紗上市時間比當地同行快,這讓公司産品在國外擁有較強競爭優勢。”
嘗到品牌化甜頭的名瑞也正在進軍國內婚紗市場。據蔡中涵介紹,近年來,國潮越來越受到年輕消費者喜愛,像龍鳳褂裙這樣的中式嫁衣受到市場追捧。企業前身是潮繡廠,在生産中式嫁衣上有優勢。公司正通過成立婚慶公司或與其他婚慶公司合作等形式,加大中式嫁衣的品牌推廣。
簡繹服飾是另一家潮州婚紗禮服生産企業,于2009年創立JOOOYS女裝品牌,主要生産輕禮服、套裝等。據JOOOYS品牌聯合創始人、廣東簡繹服飾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蔡彪介紹,目前JOOOYS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一、二線城市進駐了100多家品牌集合店,同時在各大社交平台銷售。“公司擁有較強的研發設計能力,有一支90余人的設計團隊,包括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蔡彪說,“公司有10多年爲國際知名服裝品牌提供設計及生産的經驗,創立自主品牌的初衷就是想將出口國際同等品質的服裝回歸國內市場,讓國人擁有國際品質而又更具性價比的商品。2021年至2022年疫情影響期間,不少生産企業連生存都困難,但JOOOYS線上銷售卻逆勢增長,更加體現和驗證了品牌的價值。”
記者在粵東地區走訪還發現,不少龍頭企業以“代工+自主品牌”模式,在爲國內外品牌代工的同時,積極打造自主品牌。
位于汕頭市潮陽區的宏傑內衣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地龍頭企業,據企業負責人介紹,宏傑內衣在給國外品牌做代工的同時,也全力培育發展六月玫瑰、浪漫春天等四個自主品牌,目前自主品牌銷售額占公司總銷售額超過70%。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潮汕服裝企業以“粵東生産+廣深品牌”模式發展自己的品牌,積極融入大灣區服裝産業鏈。
揭陽普甯市創時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産男裝的企業。公司副總經理馬德兵介紹,企業在普甯的工廠主要負責生産,在廣州另設有70人規模的研發營銷團隊,負責自主品牌“名鳄”“富艇”等男裝品牌設計和銷售。
“廣州、深圳人才資源豐富、要素齊全,因此企業選擇在廣深設立品牌總部也是一種市場行爲。”翁創傑分析。
值得關注的是,在電商、直播帶貨風口帶動下,不少潮汕電商公司打出純線上服裝品牌,是近年來服裝行業品牌化發展的新路徑。
據普甯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普甯市電商較爲發達,依托普甯及汕頭潮陽、潮南的內衣生産優勢,不少電商企業以“前電商、後工廠”的形式在線上售賣內衣服裝,並打上了自己的品牌。
據該負責人初步估算,線上品牌中不乏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的更多,每年普甯電商的服裝銷售額達500億元,大部分是線上品牌模式,這些線上品牌將潮汕內衣賣到全國各地,不僅爲潮汕服裝制造企業提供大量訂單,也讓原本以外貿爲主的潮汕服裝實現以自主品牌占領國內市場。
全产业链发力 粤东服装产业升级热潮迸发
潮汕服裝産業集群在向品牌化躍升的同時,其産業基礎也正在強筋健骨,爲品牌化提供重要支撐。
我省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推動紡織服裝産業集群走時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數智化、低碳化、國際化和總部經濟集聚地、創意設計策源地、服貿會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質量發展道路,培育世界級先進紡織服裝産業強省。
在制造業當家的大背景下,作爲全省紡織服裝“三個發展核心區”之一,汕潮揭服裝産業按照“六化三地”要求,在研發、生産、展銷、人才、市場等全産業鏈環節發力,不斷提高服裝數字化、智能化生産水平,補齊服裝原材料、專業展銷市場、總部研發基地的短板,進一步提升生産制造實力,積極向研發和品牌展銷等産業“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在汕頭,紡織服裝産業被列入當地“三新兩特一大”重點發展的特色傳統優勢産業。針對發展短板,汕頭以全球紡織品采購中心、紡織工業園區、展會展覽中心、産業總部大廈等“四大工程”建設爲引領,積極向原材料生産、創意設計、品牌營銷等服裝産業高附加值環節邁進。
目前,汕頭“四大工程”加快建設,並帶動一批紡織服裝項目落戶、投産。據汕頭市工信部門統計,2022年以來汕頭開工投産紡織服裝産業項目108個、投資總額近320億元。在此帶動下,今年前8月汕頭紡織服裝規上工業企業增加43家,規上工業産值827.52億元,增長6.8%,呈現逆勢增長態勢。
“新項目中,較有代表性的是內衣原材料——錦綸項目,彌補了此前汕頭內衣原材料供應不足的短板。”汕頭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錦綸是內衣生産中使用較多的材料,具有抗皺、有彈性等特點,汕頭服裝産業每年消耗錦綸達100萬噸。而此前汕頭市錦綸年生産量僅1.7萬噸,需大量從外地購買。汕頭錦綸新項目全部投産後,年産能將提升到40萬噸,原材料保障能力大大提升。
位于汕頭潮陽區的天浩錦綸是新投産的錦綸項目,項目二期全部投産後年産錦綸4萬噸。項目負責人林钊鴻介紹,錦綸本地化生産後將會降低企業錦綸成本1000—2000元/噸。
值得關注的是,汕頭還連續舉辦了兩屆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改變了以前汕頭服裝“有生産、無展會”的局面。“在汕頭辦展會有優勢,展會離工廠只有15公裏,客商可以馬上到工廠參觀,有助于展示汕頭制造實力,提高區域品牌形象!”翁創傑說。
毗鄰汕頭的揭陽普甯也在全力推動服裝智能生産和品牌建設。
在普甯市創時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車間,數字化服裝吊挂系統如同一條流水線,將布料依次輸送到縫制、整燙、檢驗、挂牌、包裝等工位,最後成爲一件完整的衣服。馬德兵說,生産車間已投用21條數字化吊挂系統,能有效減少人員搬運、實現全程品質追溯,生産效率也因此提高了20%—30%。
據普甯市工信局副局長黃韶彬介紹,該市正在實施服裝産業“名師、名牌、名企、名園”“四名”工程,在財稅、技改、品牌建設、人才培育、要素資源等方面給予紡織服裝企業大力支持。該市還正推動大潮汕內衣産業城建設,將建設研發設計中心、智能制造、智慧生態中心等,致力于打造全球內衣企業總部基地和産城文旅融合基地。
潮州婚紗禮服産業也在積極謀變。潮州市工信局副局長張露勳介紹,潮州將從設計師品牌、企業品牌、集群品牌等三方面深入實施名牌戰略,形成自主品牌、集群品牌和區域品牌彼此賦能的品牌生態。“針對本地展會缺失的不足,潮州計劃舉辦婚紗禮服周等展銷活動,培育本地國際展銷會,並謀劃建設大型婚紗禮服專業市場,鼓勵優質企業發展自主品牌。”
生産、品牌兩端發力,未來發展可期!汕頭、潮州、揭陽服裝業將加快從服裝生産基地向品牌基地的躍升,成爲全省乃至全國更具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服裝業發展核心區。
專家觀點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
龍頭企業應堅定
走自主品牌道路
品牌化是服裝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像汕頭揭陽的內衣、家居服産值達到千億元級別,理應能誕生該領域的知名大品牌。因此,龍頭企業應堅定走好自主品牌道路。
品牌化雖是大勢,但也要量力而行。一個地區的産業集群,能夠成爲品牌的企業畢竟還是少數,更多的中小企業還是要紮實做好産業鏈上的生産加工,爲整個産業集群服務。在此背景下,部分龍頭企業以“代工+自主品牌”兩條腿走路,不失爲一條穩健的發展道路。
在目前短視頻等數字化營銷時代,産品和市場的距離更短,誰能生産出高品質的産品,就會得到市場的青睐。因此,汕潮揭應繼續保持好産業基地的生産優勢,把生産做強,同時積極向品牌、營銷等環節延伸,穩紮穩打、久久爲功,一定能夠培育出全國知名的服裝大品牌。
目前汕頭正在建設紡織品采購中心、展會展覽中心、産業總部大廈等“四大工程”,對吸引人才、打造總部基地、培育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建議汕頭下一步要充分發揮好行業協會作用,運用市場力量把研發、設計、展銷等環節吸引到汕頭來,補齊品牌化短板。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韶通:
品牌化是産銷鏈條
整體升級
潮汕三市服裝産業發展了40多年,擁有較爲雄厚的産業基礎。三市應堅持制造業當家不動搖,在繼續打牢産業基礎的同時向品牌化方向躍升。
品牌化不僅是品牌建設,更是産銷鏈條的整體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比如要加大研發設計,實現生産的數智化、科技化、綠色化,這樣最終的産品品質才有保證,才能享受品牌的溢價。因此,潮汕三市服裝産業要在原材料、研發、生産、展銷等全鏈條進行升級,不斷提升産業競爭力,打牢品牌化的根基。
此外,汕頭、揭陽的內衣、家居服産業相似度較高,兩市應加強産業協同,不搞惡性競爭,不打價格戰,避免損害當地産業基礎。兩地還要抱團開拓國內國外市場,進一步擦亮潮汕內衣、家居服區域品牌,推動産業集群進一步做強。
策划/统筹:毕式明 李卓 廖奕文
苏仕日 唐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