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2.68萬億元
穩中有增見韌性
前三季度北京地區進出口總值2.68萬億元
本报讯(记者 袁璐)日前,北京海关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地区外贸“成绩单”:进出口2.6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3%。其中,进口2.24万亿元,增长0.3%;出口4447.5亿元,增长6.1%。
“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多重困難挑戰,北京地區貨物貿易進出口平穩運行。”北京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董瑞強表示,總體看,北京地區外貿頂住了世界經濟複蘇勢頭不穩的壓力,穩規模、優結構持續推進,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積極因素不斷積蓄。
盤點這份成績單,“穩”是一大關鍵詞。具體來看,北京地區一、二、三季度進出口額分別爲8990億元、8845億元、9028億元,在高起點上有進步,規模上“穩”;前三季度,北京地區國有企業進出口1.98萬億元,增長1.2%,占地區進出口總值的73.9%,同期,北京地區排名前100的重點企業進出口2.29萬億元,增長5.1%,主體上“穩”;前三季度,北京地區對主要貿易夥伴歐盟、澳大利亞、巴西進出口2968.4億元、1448.7億元、1437.4億元,分別增長4.8%、8.7%、48%,貿易夥伴上“穩”。
董瑞強稱,在實現基本面“穩”的同時,當前北京地區外貿運行還展現出多個積極變化。
——自貿區企業活力顯現,進出口增速高于地區整體。前三季度,北京地區自貿區共有企業2031家,合計進出口2658.4億元,增長2.2%,增速高于同期北京地區整體增速。其中,民營企業表現搶眼,進出口968.3億元,增長20.3%,占自貿區進出口的36.4%。
——綜保區跨越式發展,進出口規模超去年全年。作爲北京重要的對外開放平台,天竺綜保區貿易規模不斷增長,繼2019年突破600億元後,2022年成功突破80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天竺綜保區進出口932.7億元,增長32.5%,超去年全年水平,其中,進口894.1億元,增長33.3%;出口38.6億元,增長16%,天竺綜保區全年進出口規模有望超千億元。同期,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進出口15.5億元,增長19.4倍。
——科創中心建設效果顯著,高技術産品進口逆勢增長。前三季度,北京地區進口高技術産品2604.5億元,增長25.4%,同期全國進口下降6.8%,在排名前20的省市中增速最高,占同期全國進口高技術産品的9.9%,比重較2022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生物醫藥及醫療儀器進口1019.2億元,增長23.5%,占同期北京高技術産品進口總值的39.1%,占比最高;新能源汽車進口78.5億元,增長106.6%,增速最快。同期,“新三樣”産品中,電動載人汽車、锂離子蓄電池分別出口15億元、9.4億元,同比增長70.2%、18.8%。
頂住多重壓力,前三季度北京地區外貿展現較強韌性,這得益于穩外貿政策不斷加力提效以及外貿主體敢于迎難而上。以高技術産品進口爲例,北京海關優化檢驗模式,進一步壓縮高新技術企業進口供應鏈周期,設備及料件通關速度提升約40%。其中,亦莊海關對高新技術企業進口自用設備和料件采用“合格保證+符合性驗證”檢驗監管模式,貨物可在5分鍾內予以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