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浙江觀察:金融力量助力山區拓寬“兩山之路”

中新網丽水9月5日电(奚金燕 杨扬)金融是国民经济血脉,在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助力共同富裕等普惠领域方面有着“放大”作用。
將目光聚焦到浙江最大一片“綠水青山”,地處浙西南山區的麗水先行探路共富金融,通過金融支持地方特色産業發展,以普惠金融服務助推鄉村振興,拓寬“兩山”轉化之路。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鄉村産業
金融如何“落子”才能激活鄉村産業“滿盤棋”?
天下香菇源,開史在慶元。爲進一步擴大香菇銷量,拓展産業鏈,1991年,慶元建成了香菇市場,並很快成爲國內最大的食用菌集散中心。
夏富根是慶元香菇市場的“老人”了,推開店面的後門,就可以感受到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夏富根說:“別看是一朵小小的香菇,它有足足二十多道工序,能養活二十多戶人家。”

從挎著蛇皮袋走街串巷賣香菇,到成爲全國最大的香菇專業市場,發展壯大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金融信貸服務。受不可控因素影響,近年香菇銷量大幅降低。慶元農商銀行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上門對接,發放了442萬元的香菇倉單質押貸款。“多虧了銀行支持,讓我囤積的15萬斤香菇有了用處。”夏富根說。
將商戶存儲的香菇轉換成“金融資産”,是慶元農商銀行爲助力特色産業發展,創新開設的特色貸款模式。這大大拓寬了食用菌收儲大戶的融資渠道。
夏富根的“菇”與銀行的故事,是特色貸在麗水實踐的一個縮影。龍泉農商銀行爲龍泉的劍瓷産業量身打造“劍瓷貸”。這極大支持了剛起步的青瓷、寶劍經營戶,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普惠金融要“接地氣”,要將普惠金融産品和服務送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麗水將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使“全産業鏈金融”更加完善,同時積極探索將此類模式運用到其他特色産業當中,持續做深做實數字普惠金融,強化金融賦能,推進各大産業鏈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金融賦能域外“兩小”發展
從産品走出去,到企業走出去。伴隨著浙商的腳步,浙江“地瓜經濟”越耕越甜。在麗水,小超市、小賓館是當地人外出創業的熱點項目。
近年來,超市、賓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麗水“兩小”商戶普遍面臨著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輕資産型、缺乏抵押物、融資困難、融資貴等問題,成爲小商戶發展“瓶頸”。
爲此,麗水量身打造“兩小”創業通平台,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通過銀商線上交互對接模式,實現域內域外“資金聯通、融資暢通、信息互通”,爲域外“兩小”經營者精准纾困。
截至2023年8月15日,“兩小”平台已服務域外“兩小”商戶超20000戶,實際使用貸款26.48億元,實現在麗結算資金130.28億元。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是創業致富的重要群體,也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重要著力點,“兩小”平台的實踐成爲“共富浙江”的又一鮮活案例。
據悉,下一步,麗水將建立平台建設長效管理機制,叠代完善異地數字金融服務模式,探索構建“融資需求歸集-金融服務匹配-資金快速放貸”的全流程異地流水資金數字融資模式,推動金融産品創新。同時,進一步拓展域外“兩小”金融數據要素在服務實體經濟、鄉村振興、産業發展等領域的應用場景,並有計劃地拓展到麗水其他特色産業,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影響力。
點綠成“金”拓寬“兩山”轉化之路
麗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青山綠水是麗水的生態金名片,但“山重水複”也成爲麗水發展的桎梏。
想要打通“兩山”通道,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轉化爲金山銀山並不是件易事。在經曆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後,麗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因地制宜,讓生態優勢成爲經濟優勢。
多年來,麗水在林木資源點綠成“金”的這條道路上,經曆了多次創新,在初期推出的林權直接抵押貸款、林權小額循環貸款、林權擔保貸款産品基礎上,結合三權分置改革,推出了林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結合公益林實際,創新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結合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創新推出了林地地役權收益質押貸款;今年以來,結合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創新推出了“浙麗林業碳彙貸”的林業碳金融模式,這也是麗水林業金融未來的重點創新方向,麗水市也將林業碳彙金融作爲試驗區標志性改革任務予以推進。
據中國人民銀行麗水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浙麗林業碳彙貸”的推出打通了林業碳彙價值實現、林業碳彙收儲開發融資的金融通道。截至目前,麗水全市已發放“浙麗林業碳彙貸”309.45萬元。
從“林權抵押貸”到“浙麗林業碳彙貸”,這張綠色信用卡盤活了農村金改“一盤棋”。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爲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金融支持生態價值轉化爲抓手,麗水探索出了一條點“綠”爲“金”、點“水”成“金”的綠色金融發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