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解碼“仙作”産業發展:何以名揚海內外?
中新社莆田7月23日电 题:解码“仙作”产业发展:何以名扬海内外?
作者 叶秋云
“這是仙遊最具特色、最富潛力、最有希望的朝陽産業。”近日,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名譽會長何錦馳提及仙遊“仙作”産業發展時表示,該産業已成爲名副其實的富民産業,高端古典家具占據中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並暢銷東南亞以及中國台灣、香港等地。
“仙作”,泛指“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福建仙遊制作的古典工藝家具。源于唐宋,興于明清,盛于當代,是傳統國畫藝術、雕刻藝術與家具制作技藝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經典款式的傳承和創新,被稱之爲“東方藝術家具”,與“京作”“蘇作”“廣作”家具並稱爲“中國明清古典工藝家具四大流派”。
“仙作”巧妙地融合了傳統國畫、雕刻藝術與家具制作技藝,延續並創新了明清家具的款式,蘊含了一代代仙遊人的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
正因其技藝精湛、難以複制,2006年,仙遊縣榮獲“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稱號,正式確立了“仙作”在中國木雕家具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12月發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中,“仙遊古典工藝家具制作技藝”榜上有名。

方寸刻乾坤,刀下羅萬壑。一個個仙作雕刻師以木爲紙、以刀爲筆,俯首精雕細琢,生怕有一絲懈怠。走進三福紅木文化工業産業園內,悠悠木質香從仙作雕刻師手中的木頭中散發出來,沁人心脾。

1991年出生的雕刻師林榮從事這一行已有十來年時間,可謂是“年輕的老師傅”。她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客戶要求産品更精美。制作過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認真對待、精雕細琢,對于雕刻師的雕刻技法提升很有幫助。
“一門好手藝,需要雕什麽像什麽。”仙遊古典工藝家具制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會長黃福華出生在仙遊縣榜頭鎮壩下村的一個匠人之家。在那個年代,對他來說,掌握一門可以謀生的技藝尤爲重要。于是,他開始努力學習家中已傳承四代的古典工藝家具制作技藝。
如今,黃福華與家中兄弟一同創立的福建省三福古典工藝家具有限公司蜚聲中外。2014年,該公司出品的明式交椅被選爲國禮,開啓了“仙作”作爲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的先河。多年來,“仙作”先後在北京APEC領導人峰會、米蘭世博會、廈門金磚會晤、第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等國內外重要舞台亮相。
目前,以其子黃錦龍爲代表的仙遊古典工藝家具制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正准備接手,下工廠、學技術、拓新路……絲毫不含糊。
和父親黃福華不同,黃錦龍選擇難度系數較高的接班模式:創業式傳承,從事“仙作”技藝文化和理念的推廣。黃錦龍表示,未來,希望通過持續的創新,讓“仙作”走向更大的舞台。
仙遊這個小城面積不大,但全縣現有古典工藝家具、工藝小件、油畫、天然香等企業2200多家,從業人員20多萬人,2022年實現産值610億元人民幣,高端材質的古典工藝家具占中國市場70%以上。
融資難,銷售不暢?爲避免産業內部的不必要競爭、內耗,仙遊想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新模式。在政府支持、銀行加持、産業背書與龍頭驅動下,中國·仙遊紅木共享交易中心于2022年建設落成。
據該共享交易中心負責人蔣玉飛介紹,希望通過“集中展示,共同營銷”的創新模式,搭建一個開放、共享的平台。推動産業內部從競爭走向“抱團”,從各自爲戰走向利益共享,從而助力“仙作”産業做精、做強、做大,實現“一業興,百業旺”。
仙遊縣工藝美術中心副主任謝紫娟透露,當下,仙遊已形成街、園、城、行業協會等融合發展的産業平台。未來,工藝美術産業將進一步優化産業結構,夯實産業根基,推進“産業+”跨界融合發展,引導産業鏈跨境延伸,加快推動直播、個性化定制、家裝一體化、體驗式消費等多種新業態不斷發展,打造成千億産業集群、全球工藝美術行業第一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