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門的全國人大代表建言:以稅務力量爲僑都發展添底氣
在江門的全國人大代表爲稅務工作建言
以稅務力量爲中國僑都發展添底氣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江門市稅務部門開展代表委員走訪活動,向在江門的全國人大代表介紹稅收工作,聽取意見建議。代表們認爲,稅收優惠政策激發了各行各業發展活力,便民利民舉措增強了人民群衆幸福感,稅收工作站位的不斷提高,讓中國僑都——江門的發展更加堅定有力。
董有逸 江瑞轩
稅企同心攜手▶▶前進目標越來越准
“近年來,稅費優惠政策越來越細致,對制造業的支持更加有力,我們對科技創新的信心更加充沛,轉型升級的動力更加充足。”近日,江門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馬詠華深入企業一線調研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達昌有感而發。
廣東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塗料産業爲主,集塗料研發、生産、經營、銷售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受疫情影響,近兩年來該公司客戶需求減少,銷售額有所下降,加上運營成本較大,生産經營面臨較大壓力。
爲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江門市稅務部門組建“稅務管家”專屬團隊,爲其提供“一對一”專門輔導,讓企業稅費優惠政策應享盡享。“特別是社保費減免和緩繳稅費政策,降低了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給我們制造業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我們吃下了穩運營的‘定心丸’。”黃達昌說。
黃達昌還表示,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企業堅定了發展的信心,更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國家出台的《“十四五”建築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廣綠色化建造方式,減少材料和能源消耗。《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指出,江門要著力發展油漆、塗料等化工産品。“目前江門‘雙碳’實驗室正在加快大力推進建設,我們發展的機遇越來越多。有了稅收政策的激勵,相信我們企業大有可爲,也會大有作爲。”
“此前,制造業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已經由75%提高到100%。加上今年的最新政策,加大了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延緩繳納稅費政策再延續實施6個月,還有稅務部門的貼心幫助,讓我們更努力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找准國家戰略與塗料領域發展的契合點,加強塗料領域科技創新,用環保、健康、節能、低碳的産品推動實現更大的發展。”黃達昌說。
稅務紅色賦能▶▶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好
“古勞水鄉已有700多年的曆史,我們就在西江岸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我們生動的寫照。近年來,國家的各項支持政策,讓我們很好地保留了水鄉韻味,更讓我們立足地區優勢,發展特色養殖産業,走向鄉村振興。特別是稅務部門,一直以來都跟我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全國人大代表、鶴山市古勞鎮下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溫豔嫦說。
近年來,江門依托獨特的農業發展優勢,成爲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米袋子”“菜籃子”和“海鮮鋪子”,形成了六大特色優勢産業。目前,該市培育廣東省特色農産品優勢區11個,認證國家地理標志農産品16個,數量均居全省第一,用粵港澳大灣區1/6的土地,生産了大灣區1/3的糧食、1/4的水産品、1/5的肉類。
其中,江門市稅務部門先後圍繞陳皮、大米、鳗魚、馬岡鵝、禽蛋、茶葉這六大特色優勢産業開展調研,制作了《農業稅費政策彙編》,從落實優惠政策、提供高效服務兩方面,持續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
溫豔嫦所說的“一起”還有深一層的含義——那就是黨建引領的力量。據了解,新稅務機構成立後,江門市各級稅務部門進一步加強黨對稅收工作的全面領導,成立了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建立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調動更多力量接續服務鄉村振興。近年來,多名稅務黨員到重點村擔任一線駐村幹部,特別是去年新增了一名“85後”巾帼女稅官紮根基層,開展加強黨的建設和推進鄉村振興等工作。
與此同時,江門市稅務系統還廣泛開展走訪慰問、消費扶貧、結對幫扶、建言獻策等行動,解決了一大批民生問題,用黨建活力更好地激發鄉村振興動力。
“近期,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要穩定水産養殖面積,提升漁業發展質量,讓我們倍感振奮。未來,我會繼續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帶領鄉親們繼續用好各項稅收支持政策,推動産業更加興旺,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溫豔嫦表示。
稅惠春風常吹▶▶發展奔頭越來越足
離古勞水鄉不遠處的江順大橋每天車水馬龍,經過這裏被運往全國各地的貨物不計其數。“江順大橋的建成,加強了江門與廣州、佛山等地的連接。這幾年,江門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讓僑鄉與更多地區實現了更爲緊密的聯系。”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交通運輸工程質量監督站副站長、曾任江順大橋監督工程師的馮玉寶對來訪的稅務人員說。
2020年,江門站建成使用,成爲廣東省第四大、珠江西岸第一大綜合交通樞紐。之後,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鐵路、珠肇高鐵等一大批交通基礎設施加速建設,正不斷爲江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澎湃動力。“實際上,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體現了推動各生産生活要素加快流動、不斷營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加快發展的內涵,與稅務部門出台的不少措施不謀而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就是其中之一。”馮玉寶說。
“作爲歸僑,就我個人來說,港澳居民不用跑回內地就能辦理不動産繳稅辦證,這個舉措讓我感觸很深。”馮玉寶說,近年來,江門市稅務部門在提高便民辦稅繳費效率上,推出的舉措越來越實,取得的成效越來越顯著。例如,該市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離岸智能辦稅,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壓縮到3個工作日,等等。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前来江门投资和创业、就业。为此,江门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强与在江门的港资、澳资企业或行业协会对接,更好地提高服务针对性。“我了解到,今年税务部门还将推出服务華僑華人的一些重大创新举措,对此我非常期待。”冯玉宝说。
“‘路通’帶來百業旺。如今的路不僅僅是路,背後還可以有深刻的理解。創業就業的要素在大灣區實現更便捷高效的流動,能更好地實現産業、資金、人才等鏈條的順暢連接,將讓地區發展擁有更多機遇和無限可能。”馮玉寶表示。
稅收情系民生▶▶向未來動力越來越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僑鄉大地孕育了包括陳垣、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等34位院士,涉及人文、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院士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廣東第一,反映了江門崇文重教的厚重文化底蘊。”在全國人大代表、台山市李樹芬紀念中學教師吳玉蓮看來,近年來江門愈發重視夯實教育基礎,提升教育質量。
吳玉蓮表示,近5年來,江門市財政民生總投入超過了1400億元,年均增長10%,新建了29所義務教育學校,新增學位超過了5萬個,高校數量也由原先的3所增加到了7所。“無論是村裏的孩子,還是城市裏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這些紮實的民生和教育投入,背後都離不開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
吳玉蓮還認爲,稅法知識被納入到義務教育當中,對幫助祖國的未來從小樹立起尊崇稅法、培養誠信納稅的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們對‘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的理解越來越深刻。”
在始終牢記爲國聚財、爲民收稅宗旨的同時,江門市稅務部門也在不折不扣落實國家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稅收減免政策,涉及我國現行稅制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耕地占用稅、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幾大稅種,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辦學主體,爲江門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除了在育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江门作为中国侨都,还是一座能畅通海内外的坚实桥梁,有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吸引广大華僑華人回到祖国发展的基础,有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磅礴力量。我相信,今后我们会更加自信自强、凝心聚力一起向未来。”吴玉莲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