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景甯“僑助工坊”助力鄉村振興
浙江景甯“僑助工坊”助力鄉村振興
张 晔 徐丽雅
“我們公司成爲‘僑助工坊’來料加工基地後,貨源、銷路、技術等關鍵問題都得到了保障,咱們齊心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浙江省麗水市景甯畲藝坊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徐麗媛介紹,近日,依托“僑助工坊”,她的公司與浙江省義烏市僑商僑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借力“僑助工坊”
浙江省丽水市是著名侨乡,共有41.5万華僑華人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助工坊”是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侨界助力当地发展的重要平台。
近年來,景甯作爲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和華東地區唯一的民族自治縣,充分借助麗水僑務資源優勢,搭建海歸引領、僑企幫扶、僑資助力平台,積極探索“僑商僑團+來料加工企業+農戶”等鄉村共富模式,引導農村資源與僑界資源逐步融合,打造具有山區少數民族地區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僑助工坊”品牌。
今年上半年,景甯與義烏達成“僑助工坊”來料加工産業幫扶戰略合作協議,由景甯企業提供來料加工制成品、義烏市僑商僑團提供來料加工訂單爲合作模式,推動項目到村、就業到戶、技能到人,助力農民就近就地靈活、穩定就業。
該批共8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僑企與景甯8家“僑助工坊”農村致富帶頭企業簽訂6400萬元合作意向合同。
來料加工促“共富”
走進景甯東坑鎮心田村“僑助工坊”,不少附近村民正在制作發卡、發箍等頭飾。這些頭飾産品完工後,就能通過義烏僑商僑團銷往海外。
心田村是典型的偏遠山區少數民族村,該村共有347戶902人,其中畲族村民242人。爲破解家門口的致富難題,東坑鎮借助民生議事堂平台開展“來料加工促共富”協商議事活動,從項目合作、産業發展、技術支持等方面梳理村民需求清單,依托浙江省僑聯結對心田村的契機,爭取來料加工産業扶持。
今年9月,智利浙江商會向心田村捐贈“千僑幫千村”産業幫扶資金25萬元,有效引進來料加工企業1家,增設加工點位4個,爲留守婦女、老人和低收入群體提供就近就業崗位200多個,工人月均增收25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