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古鎮Citywalk帶火了“街巷文化”
佛山古鎮Citywalk帶火了“街巷文化”
南方日报记者 阎锋
秋日的陽光柔和地照進任圍片區舍人前街的老建築上,亞克力面板上繁花似錦的畫作與青色的牆磚相得益彰。那浸滿時光與故事的牆磚,似乎是這些畫作天然的留白,而亞克力板與牆體間5厘米的距離,形成了從晨起到日暮光影效果的自然變幻。
趁著秋日,在佛山古鎮的街頭巷尾漫步,感受佛山本地生活的煙火氣、看看文化融合藝術的創意新表達,成爲Citywalk新時尚。僅10月2日當天,任圍片區的現場人流監測就顯示,大約有2萬人次經過這個街區並駐足。
像任圍曆史文化街區一樣,一個個有著獨特辨識度與品味的古鎮街巷,正以城市生命有機體的角色,重塑佛山古鎮街巷文化生態。不論是市民、遊客,還是藝術家、原住民,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共同完成著這個生命有機體的日常生活和文化體系的構建,承擔起對城市生命有機體的縫合與織補作用,並帶來城市、空間與人的新鮮的互動邏輯。從街巷文化的活躍度、多樣性和吸引力來看,佛山古鎮建設正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格局:一場從街巷肌理生發出的城市品位的提檔升級,一場全民參與、全域推進的城市文旅價值的叠代更新。
在有生命的街區裏
講述最真實的生活
“假期我在佛山老街畫了兩幅畫。”青年畫家越上草在小紅書上寫道,第一次畫這麽大幅的作品,也是第一次在亞克力板材質上畫畫。“我發現透明亞克力板上妖豔的顔色和背後的青磚産生的‘化學反應’,確實很迷人。”
更多人則是用鏡頭記錄下轉角遇到的“市井留痕,任圍百態”先鋒青年畫家的畫作。以這些被時光侵蝕的青磚爲畫布,祖廟的紅牆、街區的镬耳屋、粵劇臉譜都靜靜講述著任圍的日與夜。當然,不論是市民遊客,還是聚居任圍的青年創業者們,也都是任圍曆史文化本身的一部分。
“剛剛談下來一棟兩層的老建築,分屬19個權屬人,年齡最大的90多歲,最年輕的也50多歲了,都一一談下來了。那棟老建築作爲藝術空間會非常棒。”面對記者,馬智勇語出興奮。從小就在任圍長大的馬智勇,2021年重新回到任圍,開設了片區的第一間法國餐廳。2022年,他辭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片區的更新運作中。
當然還不只是馬智勇,任圍已經集聚起30多間特色店面。年輕的店主們愛老城、有故事、懂任圍、有思路,而這也是國慶前“市井留痕,任圍百態”室外主題畫展能夠得到快速響應的基礎。
周五晚上夜幕降臨,任圍片區的居民們會陸續來到“任圍·33”,社區公益電影即將上映,左鄰右舍在這裏看看電影聊聊家常,好不惬意。“任圍·33”這個空間則是由祖廟街道進行更新運作的具有複合功能的文旅服務新空間。
官方、社區、社工、文化志願者、親子家庭等,都在成爲重塑和講述街區文化的主體力量。圍繞任圍片區發生的新老佛山人的故事,一群愛好話劇的年輕人創作了首個佛山本土原創話劇《愛樂任圍》;“耳聽曆史,趣玩任圍”任圍曆史文化街區尋寶活動,備受親子家庭的追捧……在對獨特街區文化進行提取、轉化並重新嵌入當代城市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角色,更像是城市曆史街區的縫合者、“織補師”。
在古鎮的莺崗片區,一群本土藝術家們的室外塗鴉“無界美術館”,則著眼于莺崗片區獨有的文化特色。“百鳥朝鳳”主題中,玄鳳鹦鹉、貓頭鷹、仙鶴、嶺南花窗、磚雕卷軸等多種創作元素融入其中,而片區裏的佛山炒鐵業祖師廟國公古廟、蔡李佛拳發源地鴻勝祖館等,又成爲藝術塗鴉長廊二期的創作靈感。
正如美國社會學家簡·雅各布斯說的,如果一個城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這個城市也會顯得很有意思。佛山古鎮的街巷文化作爲一個個有機的生命體,它們自然生長,有著多重的文化結構,又凸顯出只有此地、獨一無二、強識別度的文化生態。
而在馬智勇們的觀察體驗和創新表達中,這樣的曆史文化街區最重要的特質是真實的,是有趣的。這樣的街巷,成功融合了日常生活的多樣性、包容了各種各樣生活在其間的人,因而也成爲佛山古鎮公共空間裏最具活力與煙火氣的基礎細胞。
街巷氣質、人氣與業態
拿捏住氛圍感
來自祖廟街道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佛山古鎮建設以新理念、新模式加快了蓮升片區、東華裏古建築群的更新活化,垂虹、莺崗、任圍等特色街區蝶變爲“網紅打卡地”,曆史底蘊和城市格調雙映生輝、美美與共。
佛山非遺保護專家梁詩裕說,以垂虹、莺崗和任圍曆史文化街區爲代表,佛山原住民依舊生活在此,鮮活的原生態生活與市井文化完好保留,同時又有衆多新潮小店和青年創業者入駐,曆史風貌、人氣、煙火氣兼具。
從專家到創業者、藝術家再到市民群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作爲佛山古鎮最基礎細胞中,街巷文化的獨特性。與嶺南天地商業的國際範兒、潮流範兒標識不同,在這些街巷裏,曆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續性得以較好地保留。
就在前不久的“佛山古鎮新八景”評選中,“垂虹藝影”“莺崗人家”“任圍百工”“燎原煙火”這些名字紛紛登上候選榜單。名字背後,這些片區有著各自的文化生態、經營業態和擁趸,呈現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特征。
“這些街巷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足夠的煙火氣,都能夠體現出場景與人的互動、體現出人的參與。”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原副主任、佛山非遺保護專家關虹說:“人氣旺是最基本的基調。”
在佛山木版年畫市級非遺傳承人劉鍾萍看來,佛山古鎮這些街巷文化兼具曆史、現代與未來。“比如塔坡片區,這裏滿滿都是曆史與故事,不管是市民還是慕名而來的遊客,都可以與生活在這裏的原住民聊一聊,他們的講述中總是有很多個性化記憶,非常打動人。塔坡廟會上,非遺體驗攤位前總是排起長隊,讓我非常感動。”
“塔坡庙会,是独属于岭南的浪漫。”“在塔坡街,饭后出门晒太阳,这是一座会发光的城市。”“旧屋改造的深藏2.0Hidden Galley是避世的空间,所看是过往,我们是写照,私语是未来。”漫步塔坡,小红书上网友们记录下极具感染力的个性化感受。
網友們口中“氛圍感被拿捏得死死”的古鎮特色街區裏,不可移動文物和蘊藏著諸多故事的老建築大都是分散其中、點狀布局,這樣的片區如何“舊瓶裝新酒”,經營業態又適合裝些什麽?如何能夠在人氣與沈靜、喧囂與治愈中捕捉到敏感的平衡點?
馬智勇更看中的是,不論是餐飲、還是娛樂抑或是非遺手作零售等,都要能夠嵌入對這個片區的曆史文化、獨特氣質與時尚元素,要打造具有獨特吸引力與生命力的業態組合。
“換句話說,要平衡街區的開發力度,提高街區的品味,著眼于街區的可持續發展。”馬智勇說:“比如咖啡館,你要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表達。而且在布局上不要聚集在一起。市民遊客可能是慕名而來打卡其中一家店,但也會在街區漫步中發現另一家店的故事。”
“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有品质。”在莺岗片区的莺岗衙旁街,开设了深藏Hidden Galley社区艺术画廊的负责人Kim说。莺岗片区的特色餐馆、咖啡店、汉服工作室、手作工作室等,凭借着迥然不同的片区业态和街巷气质,同样在城市漫步爱好者中和网络空间里大热。
超萬平方米空間的“微更新”
美國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提到,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專門用來儲存並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儲存文化、流傳文化和創新文化,這大約是城市的三個基本使命。佛山古鎮街巷文化真實、包容、有趣,也要承擔起它的使命與責任。
在祖廟街道看來,這些街巷葆有相對完整的街區肌理,有著更爲豐富的場所空間體驗,形成了自然生長、更爲真實的文化生態結構。這就是佛山古鎮將曆史文化融入城市肌理,融入生活底蘊,融入當代價值中獨有的優勢,更凸顯出佛山古鎮的開放、包容的古鎮氣質,以及它善于鏈接當代、鏈接青年的獨特魅力。
這也爲祖廟的舊城活化更新開啓了另一種思路。蓮升、垂虹、任圍三大先導片區正在實施“微改造”,一批無邊界的美學空間、藝術空間興起,帶旺了一批新興消費業態,讓老街區留存嶺南味、文藝範,又更具年輕態與時尚感,實現從“老破舊”到“新意潮”的升華。
就在今年9月24日,佛山古鎮建設一周年總結推進會上,釋放出新的信號,祖廟推出“讓有趣的創意發生,爲古鎮的文化發聲”——“藝創街區”主理人全球招募計劃。
以“新青年、新經濟、新業態”爲理念,瞄准提升城市格調、匠心推進古鎮更新活化,在寸土寸金的佛山古鎮城市核心區域,祖廟要推出總面積超1萬平方米、超過100個古鎮空間。
當佛山古鎮進一步以開放與鏈接之勢,帶來城市、空間與人的新的互動邏輯,古鎮街巷文化必將與當代生活融合迸發出新的生命力,聚集起新的發展動能。佛山古鎮最原汁原味的本土嶺南文化,也必將延伸成爲更適合時代需求的、撫慰當代人的、沈靜治愈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