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湘桥区授牌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
湘橋區授牌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釋放文旅消費新潛力
“工業+文旅”擁抱“詩和遠方”
陈柔燕 刘骏
“這邊地面鋪設烏石,那邊設置玻璃玄關,加上露天吧台,遊客可以穿著禮服在這裏拍照打卡。”在潮州市柏斯特時裝有限公司入門的廣場地面上,五顔六色的油漆清晰地標記出各項裝修改造事宜,該公司董事長鄭劍波對這張“施工圖”充滿了期待,“不久後,這裏就是集夜景、休閑、拍照打卡爲一體的花園廣場。”
傳統服裝公司爲什麽要打造拍照打卡地?日前,潮州市湘橋區爲轄區內23個企業授牌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進一步打造湘橋區工業旅遊示範樣板,推動湘橋區全域旅遊建設,更好釋放文旅消費新潛力。作爲首批示範點之一,潮州市柏斯特時裝有限公司計劃在原來的基礎上配套相關設施,讓傳統工業擁抱“詩和遠方”。
工業旅遊是以整合工業資源,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綜合效益爲重要目的,對實現第二産業與第三産業跨界融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而潮州旅遊業的強勢複蘇,也將爲工業旅遊注入源源動力。在這一背景下,不少有實力的工業企業紛紛搶抓賽道,借機打響品牌知名度,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可以預見,一系列變化將在湘橋這一潮州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和核心保存地上不斷發生。
讓遊客獲得沈浸式體驗
工業旅遊作爲一種新興旅遊形態,近幾年逐步進入公衆視野。放眼世界,工業旅遊約占旅遊規模的10%至15%。對此,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國家工業遺産管理辦法》明確提出“支持利用國家工業遺産資源,開發具有生産流程體驗、曆史人文與科普教育、特色産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旅遊項目。”2020年8月,廣東省發布第一批工業旅遊精品線路;2022年5月,發布第二批工業旅遊精品線路,潮州均有企業入選。
隨著潮州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湘橋區憑借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旅遊。到廣濟橋上觀潮來潮去,去牌坊街上看非遺傳承、品嘗特色小吃,不少遊客都會提出一個疑問——隨處所見的陶瓷、潮繡、木雕、婚紗晚禮服等潮州元素是如何生産出來的呢?一趟工業旅遊,便可爲他們解開這個疑惑。
“與鄉村遊、景點遊不同的是,工業旅遊具備的‘沈浸式’體驗是其他旅遊形態所無法替代的。”在鄭劍波看來,旅遊是分爲“旅”和“遊”兩個不同層次的,走馬觀花式的旅行獲得感往往不如“沈浸式”的深度遊。在打造工業旅遊線路中,柏斯特服裝有限公司更注重讓遊客有實實在在的體驗。
從展廳出發,各式婚紗晚禮服映入眼簾,再走車間,聽介紹,一步步了解一件婚紗是如何誕生的,最後來到展示間,遊客可以挑選喜歡的禮服款式,“一站式”完成試妝、試穿、走台、拍照留念整個旅拍流程,此外,中間還加入了動手體驗環節,遊客可以“穿針引線”體驗潮繡珠繡,“別出心裁”用邊角布料設計一套“迷你”禮服樣板。
這種工業旅遊特有的文化體驗,是其獲得生命力的原因。打造立體多元、獨具魅力的文旅新品牌,也成爲湘橋區布局工業旅遊的未來方向。
“養活”更多手藝人
“工業旅遊有助于培育工業文化,傳承工匠精神,提升品牌效應,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湘橋區委書記曾俊喜看來,工業旅遊將爲湘橋經濟添活力。
湘橋區工業旅遊雖然處于起步階段,但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走進潮州市百師園創意館,陶瓷、木雕、麥稈畫等潮州非遺工藝品在此彙聚,遊客可以在這裏看到省內外衆多非遺技藝精華。“百師園與300名工藝大師簽約,搭建起手藝人與市場的橋梁。”百師園副總經理黃钰玲介紹,通過百師園這一窗口平台,讓傳統工藝得以變現,進而“養活”更多手藝人。
潮州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産豐富多樣,而市場化是非遺項目獲得新生的主要途徑之一。百師園內,一至四樓的四個場館內展示了超3000件工藝美術精品,同時,設置非遺集市,珠袋、蒲扇、珠子手串等文創産品供遊客選購。在多功能主題館,設立了14個研學項目。“上至70歲的老人,下至7歲的小學生都能在這裏找到體驗非遺的樂趣。”黃钰玲介紹,今年暑期期間,不少來自省外乃至境外的遊客前來參觀研學。
事實上,2022年百師園就入選第二批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潮州潮繡與陶藝工業體驗之旅。作爲潮州市內工業旅遊的先行示範者,百師園的規模和運營模式在業內享有較高聲譽。
“來百師園旅遊的時間一般爲3個小時,前一小時是參觀,後兩個小時是重頭戲,也就是動手操作體驗環節。”黃钰玲介紹,通過前期參觀雕刻館、陶瓷館、潮繡館,讓參觀者對潮州乃至省內外的非遺技藝有大致的了解,再通過大師課堂,向遊客傳授潮繡、潮菜、手拉壺等非遺項目的制作技藝,讓遊客自己親手完成一件手工紀念品帶回家去。
助傳統企業尋找更多可能
工業爲什麽要結合旅遊?湘橋區又爲何能發展工業旅遊?
“潮州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加上婚紗晚禮服作爲潮州的一張城市名片,兩者的融合可謂是‘天造地設’。”對鄭劍波而言,服裝企業“跨界”做旅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加上年輕人才流失嚴重,企業發展遇到瓶頸期,工業旅遊讓傳統企業看到更多可能性。”
鄭劍波告訴筆者,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工業旅遊以整合工業資源、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綜合效益爲重要目的,對實現第二産業與第三産業跨界融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通過開展工業旅遊,變看點爲賣點,變遊客爲顧客,可以幫助企業培育新客戶。對于企業來說,發展工業旅遊一方面可以展示公司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
盤點此次入選湘橋區工業旅遊示範點的企業可以發現,多數爲陶瓷、牛肉丸、婚紗晚禮服、潮繡這一類具備潮州文化特色的企業,這些企業也是湘橋區開拓工業旅遊這片藍海的“神兵利器”。
名瑞潮繡藝術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該館面積約爲5000平方米,分爲傳統潮繡及佛廟堂刺繡展區、傳統戲劇服飾和現代婚紗晚禮服展區、巨幅刺繡展區和中國精品刺繡展區,館內部分藏品曆時之久,一些傳統技藝或已失傳。今年,名瑞潮繡藝術館開始面向公衆開放,這也是其積極響應湘橋區工業旅遊的重要舉措。
潮繡作爲“中國四大名繡”之一,2006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經過歲月洗禮,古老的潮繡工藝盛極一時但又陷入後繼乏人的困境。
據名瑞潮繡藝術館總經理助理盧旭洋介紹,該館的工業旅遊項目主要以參觀加研學爲主,“主要目的是爲了向年輕一代特別是青少年宣傳潮繡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通過融彙百技的珍貴藏品,了解曆代刺繡大師的藝術追求和工匠精神,深入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盧旭洋坦言,目前,潮繡藝術品的市場空間已大大縮小,掌握潮繡這一非遺技藝的繡娘們也“散落民間”。“如果工業旅遊能把人流量提起來的話,我們可以進一步考慮重組繡娘工作室,創作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潮繡文創産品,豐富研學活動的內涵,讓非遺技藝活起來。”
工業企業做旅遊,難不難?“對企業來說,生産是主責主業,跨界搞旅遊,就是‘隔行如隔山’。”采訪中,數位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指出這一現實問題。
“場地建設好之後,我們打算以招商合作的方式吸引餐飲,旅拍主理人入駐,同時建好住宿等配套,做好相關服務。”指著園區內的閑置場所,鄭劍波看到了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