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春”迎开春 华裔新生代闹元宵

中新網北京2月3日电(于淇) “四海同春”2023全球華僑華人新春云联欢将于北京时间2月5日播出。“云联欢”联动海内外华人社团、华文媒体等,融入多元文化和科技元素,共同传递元宵节中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为全球華僑華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華裔新生代是未來和希望,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他們,是在海外延續中華文脈、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今年,“雲聯歡”新增了華裔新生代元素,由澳大利亞華星藝術團的華裔少年果果,在三個不同篇章裏,和家人賞花燈、鬧元宵、敘鄉情,演繹自己元宵節的海外故事。
元宵爲什麽要“鬧”?
在第一篇章“萬家燈火明”中,果果介紹元宵習俗——賞花燈的由來。
元宵佳節,張燈結彩,作爲中國節日中最爲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爲什麽要“鬧”元宵,又怎麽“鬧”呢?
原來從唐宋至明朝,挨家挨戶都會賞燈出遊、晝夜狂歡,晚上的焰火和雜耍表演,場面十分熱鬧。人們從正月初八到十五,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浪漫燈會,突顯了元宵的歡騰和熱鬧。

“吃湯圓”or“吃元宵”?
过元宵当然离不开美食,无论天南海北,元宵和汤圆作为元宵节必备美食,自然不容错过。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又是如何区分这两种食物呢?
常言道,北“滾”元宵,南“包”湯圓,二者的主要的區就是流行地域不同。元宵的制作比湯圓要繁瑣一些,元宵是在江米粉裏滾,湯圓像餃子一樣包,雖然制作手法不同,但全都外表圓滾滾,內心甜蜜蜜,也象征著人們團圓和美的心願。
果果作爲在海外出生的“華二代”,除了吃傳統芝麻餡兒、花生餡兒元宵,還會用本地特有食材,制作具有澳大利亞風味的堅果餡兒元宵,延續了中國元宵的傳統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元複始,萬象更新,在辭舊迎新的日子裏,每個人都會定下屬于自己的新年計劃。
果果也不例外,“新的一年,我希望自己學業有成,期盼未來成爲更好的自己,也想趕緊回到自己的祖(籍)國看看。”
春天已經來臨,讓我們在一盞盞燈火、一道道微光下,共同出發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