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见文化魅力 華僑華人对“根”的情怀深植心中
(年终特稿) “侨”见文化魅力 華僑華人对“根”的情怀深植心中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侨”见文化魅力 華僑華人对“根”的情怀深植心中
作者 金旭
華僑華人始终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他们用弦音、舞姿、墨宝等中华元素勾勒出流逝的2022年。
有一種情懷叫家國。這一年,僑胞歸鄉的思緒在唐人街找到歸宿。
聚攏的煙火氣氤氲缭繞,唐人街總能成爲一道飽含中國元素的獨特風景線。走進馬六甲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雞場街,沒有什麽能比傳統節日氣氛更能慰藉心中的鄉愁,不論是龍騰虎躍,燈火璀璨,還是閩南意蘊的紅磚古厝都盡顯古老的東方韻味,爲海外僑胞構築起更加堅實的精神家園。
为守护华埠文化,越来越多的華僑華人不断探寻多元化保护与经营之道,使唐人街焕发新生机。
在南非,約堡唐人街中華牌樓“功德碑”耗時十余年終于落成,成爲迄今爲止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中華牌樓;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唐人街被列爲該市首個省級曆史遺産區;在美國舊金山,華埠白蘭站冠以華人之名,現代設計與中國元素相得益彰……經過僑胞群策群力更新改造,承載華人集體記憶和情感的唐人街重現光彩。
有一种交流叫润物细无声。这一年,侨胞不遗余力推动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美國孔子教育基金會會長王立智在紐約舉辦孔子文化節,將承載著古老禮樂文化的慶典搬到大洋彼岸;在尼日利亞,象征著海洋、大愛和平安的媽祖文化爲民間交往播撒下友誼的種子;在新加坡、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國的華人社團也積極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吸引當地民衆前去打卡、體驗。
因为热爱,華僑華人乐在其中。民以食为天,海外侨胞善用食物传扬中国味道,让各国民众打开心扉;中医药“圈粉”海外,华人中医药从业者用精湛的医术助推中医药获得当地法律认可,才使中医药在海外站稳脚跟,深入人心。華僑華人身体力行,还通过书法、茶道、刺绣、戏剧等形式尽情展现中華文化的别样魅力。
有一种传承叫“寻根”。这一年,随着華文教育事业的持续推进,中国文化越来越深入华裔青少年心中。
受益于“网上夏(冬)令营”“线上中華文化大乐园”等远程游学形式日趋成熟,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青少年得以“云游”中国,参与各类课程,体悟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了解当代中国发展。课堂外,“图书漂流站”在日本、匈牙利、西班牙等国设立,种类繁多的中文书籍漂洋过海,让华裔新生代更好地从阅读中了解祖(籍)国。
“互联网+华文游学”的全新教学模式也鼓舞海外中文教育者不断与时偕行。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会长伍善雄表示,未来,要继续办好中文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竞赛及各类活动,吸引华裔青少年主动接触中文与中華文化,留住文化根脉。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華文化的种子落地生根。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海外侨胞更有底气和信心书写华人故事,助力中外文化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