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在卡華僑華人:世界杯背后的每一份中国力量
(卡塔尔世界杯)走访在卡華僑華人:世界杯背后的每一份中国力量
中新網多哈12月13日电 (记者 邢翀)多哈黃河超市是卡塔爾唯一一家中國超市,世界杯期间成为华人球迷的打卡地。超市内有一块招牌尤其醒目,上面写着:“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超市老板陳軍恒來自陝西寶雞,今年是他在卡塔爾工作生活的第13個年頭。之所以叫“黃河”,陳軍恒說這最能體現中國特點,尤其是大西北的特色。“因爲我們在異國是思念祖國的,也是不能忘本的。”
小小的中國超市“別有洞天”,不僅生活用品齊全,世界杯期間更成爲直接服務華人球迷的平台。超市前台放置了中國駐卡大使館准備的防疫禮包,目前已有200多人登記領取。“如果華人球迷遇到丟失護照等問題,我們也會幫著聯系使館。”陳軍恒說。

世界杯赛事正酣,本届杯赛中国元素极为丰富,像陈军恒一样,在卡華僑華人也在为世界杯贡献着中国力量。
在卡塔爾工作了17年的姚旭波特意買了揭幕戰球票,因爲舉辦地海灣球場有不少配套設施來自于他的建材裝飾公司。“有幾十家華人公司參與到世界杯場館建設中,從建築材料到機械設備,涵蓋了各個領域。”姚旭波說。
姚旭波告诉记者,大部分華僑華人在卡塔尔的创业始于2000年,此前由于政策等方面因素限制,卡塔尔城市基建速度缓慢,直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申办成功,才掀起了一波建筑高潮,他所在的五金装饰公司开始进入卡塔尔市场。
不過很長一段時間內,卡塔爾工業領域被歐美品牌壟斷。姚旭波說,隨著中國經濟突飛猛進尤其是工業制造能力逐步強大,中國品牌越來越多出現在當地市場。“目前卡塔爾對中國制造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如果不是我們自己産品科技含量高,不可能擊敗歐美這些在當地深耕多年的大廠家。”
多年在卡经历让陈军恒和姚旭波等人感触最深的是,祖国是海外華僑華人奋斗下去的底气和力量。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他们多方奔走,筹措医用物资寄回祖国。仅半个月时间,就将筹集到的10万个口罩、5000套防护服、15500双医用手套等物资分6个批次运抵中国,驰援疫情一线。
也是这次经历,让他们萌生了成立协会的想法。在中国驻卡大使馆的支持下,去年6月卡塔尔華僑華人协会在当地政府注册成立。“我们初衷是‘以侨为本,为侨服务’,成立后就帮助了很多疫情下在生活、工作以及回国上遇到困难的在卡华人。”陈军恒说。
世界杯筹办期间,卡塔尔華僑華人协会应邀加入了卡塔尔交付和遗产最高委员会下属的“社区领袖工作组”,参与世界杯有关的文化宣传项目。世界杯测试赛阿拉伯杯举办时,协会组织的《青花瓷》《惊鸿》等中国传统舞蹈节目表演,给各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卡塔尔華僑華人目前只有不到3000人,而中东国家最早开放的前沿阵地迪拜吸引了大量移民涌入,迪拜華僑華人规模已达30万。作为协会秘书长,姚旭波笑着说:“虽然我们不能像迪拜协会那样‘大而全’,但我们也能做到‘小而美’,尽我们最大的力量让在卡華僑華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为枯燥的海外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对于常居海外的華僑華人而言,中餐无疑最能够唤起对于家乡的味觉记忆。“老上海”中餐馆是在卡華僑華人常常聚会的地方,老板苏丽萍经营已有6年。“尤其是疫情之下,大家回乡不是那么方便,吃上一口中国味,也是对思乡情绪的一种舒缓。”
世界杯期間,中餐館接待量比以前翻了一番,很多華人球迷在比賽結束後來會這裏“填飽肚子”,蘇麗萍不得不延長了營業時間,有時甚至要忙到淩晨五點。“雖然很忙很累,但我特別高興很多球迷來,聽到他們誇贊飯菜很地道時,我們心裏非常欣慰。”
面向后世界杯时代,在卡華僑華人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姚旭波说,目前中国是卡塔尔最大贸易伙伴国,在卡華僑華人中小企业经营者也借助“一带一路”合作的东风趁势起飞。“我相信随着世界杯的成功举办,会有更多国人了解卡塔尔,来到这里旅游、经商,我们协会希望成为中卡民间交流的一座桥梁,我也相信凭借中国人的勤劳能干以及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在卡塔尔的发展肯定还有更大的空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