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抑郁、恐懼……誰來關注美國亞裔的心理健康?
中國僑網5月25日电 题:自殺、抑郁、恐懼……誰來關注美國亞裔的心理健康?
日前,紐約市皇後區一名36歲華裔女子在其公寓跳樓自殺身亡,知情人士表示該女子疑因抑郁原因輕生。
悲劇的發生讓亞裔的心理健康問題再次引發人們關注。疫情暴發以來,持續的種族主義事件讓亞裔生活在恐懼之中,亞裔成爲心理健康問題高發的群體。

心理健康問題嚴重
在亞特蘭大水療中心槍擊案發生一周年時,白宮公共衛生高級顧問赫希博士曾發布數據表示,疫情期間,五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有焦慮或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的症狀;三分之一的高中生感到持續悲觀;疫情期間因自殺而被送至急診搶救的少女人數增加了50%。
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和暴力事件使得亞裔面臨更加嚴峻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在女性、青少年、老人等弱勢群體身上乎更爲嚴峻。
“城市保健計劃”調查顯示,紐約市有超過一半的亞裔女性曾遭到種族歧視對待,並害怕獨自外出。在另一項調查中,71%的亞裔女性表示她們因害怕受到歧視而感到壓力。

此外,亚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也并不乐观,全美亚太裔心理健康协会执行董事DJ Ida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会增加,身体和情感上的疲惫,以及“围绕生命意义的焦虑感”,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更加严重。
疫情加劇了老年人的社會孤立和孤獨感,可能導致生活滿意度更低。亞裔聯合會的一份新報告發現,由于反亞裔暴力,紐約75%的亞裔老年人害怕離開家。

治療資源極度缺乏
盡管美國亞裔心理問題嚴重,但他們並未得到更多的治療資源。
據白宮公共衛生高級顧問赫希介紹:“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人獲得了心理健康的治療,而實際上亞裔美國人獲得治療的比例(比平均水平)低了三倍。”
一方面,因爲語言障礙以及文化使得亞裔羞于談論心理和精神問題,他們認爲自己可以處理問題,會盡可能多地默默承受痛苦。這導致有需要的人難以得到有效幫助,自殘和自殺大幅度上升。
另一方面,盡管亞裔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很大,但相關援助資源嚴重不足。紐約市議會心理健康委員會主席韓裔李琳達表示,心理健康問題在疫情之前就缺乏投資,而現在追加心理健康投資更爲重要。
亞裔需學會正確應對
疫情的應激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會出現短暫的情緒反應,比如輕度的焦慮、恐懼或是抑郁。

亞裔要學會自我調整,可以時常通過電話聊天、寫日記、網絡社交媒體等途徑增強聯系,獲得來自家人與好友的支持。
而當這些應激反應增大,如果出現心境低落、興趣下降、心慌煩躁、失眠或者反複出現自殺意念等,一定要向專業人士求助。
在求助時,亞裔可以與家庭醫生討論心理問題,也可以求助社區組織。
不少社区都提供不同语言的心理健康服务。目前,纽约市公立医院下属的城市保健部门以及NYC Well等专业机构可以提供多语言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波士顿市府也向包括亚裔工作坊在内的6家少数族裔社区组织提供资助,帮助他们提供免费非临床的心理健康服务;很多侨领也在为华埠争取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
總之,小僑提醒大家,心理問題並是什麽難以啓齒的事!只有通過尋求幫助,才能夠令生活重回正軌!
(稿件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衆號;ID:qiaowangzhongguo;資料來源:綜合美國中文網、美國《世界日報》、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等;作者:徐文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