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僑華人盛赞北京冬奥会
海外華僑華人盛赞北京冬奥会——
“我們驕傲,我們是中華兒女!”
本报记者 贾平凡
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欢乐与温暖、感动和不舍,精彩纷呈的北京冬奥会留给世界的是无限回味和美好记忆。短短17天时间,“向世界全面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重信守诺的中国做到了!“双奥之城”的桂冠,也让北京这座古老又青春的城市更加熠熠生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来自五大洲的几位華僑華人由衷感慨:“我們驕傲,我們是中華兒女!”
點贊驕人成績
9枚金牌、4枚銀牌和2枚銅牌,這是北京冬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的驕人成績!
2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華助中心主任杨彩平在抖音上刷到这条最新消息时,不由叫了一声“好”!自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她通过社交媒体和官方新闻密切关注中国体育代表团战况。“一看到中国运动员拿奖牌,我就激动得不得了!”杨彩平说,“很多中国运动员虽然没有拿奖牌,我也为他们勇敢参赛感到骄傲。”
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北京相隔5個時區。但肯尼亞中華總商會會長卓武經常在內羅畢的家裏,收看現場直播。“光彩炫目的開幕式和閉幕式、谷愛淩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上的最後一跳、齊廣璞奪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冠軍的功成時刻、武大靖等運動員在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賽奮力沖刺的精彩瞬間……這些我都沒有錯過。”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卓武還組織自己公司的肯方員工和中方員工,一起收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電視直播。“太羨慕中國能舉辦這樣高水平的體育賽事!透過屏幕都能感受到中國人的熱情,有機會一定去中國,看看中國真實的樣子!”肯方員工看完開幕式後激動難捺,讓卓武倍感自豪。
爲祖(籍)國喝彩,也爲住在國加油。
“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中美两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争金夺银的劲头震撼心灵,相互鼓励、相互关爱的画面也令人动容。中美友好的种子已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美国明尼苏达州華僑華人社团联合会主席颜炳文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主办国的成功,也是所有参赛运动员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成功。各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生动诠释了最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中国冬奥健儿取得的辉煌战绩让我深感自豪。谷爱凌、苏翊鸣等小将的出色表现,让我们对未来中国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充满期待;澳大利亚运动员贾卡拉·安东尼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雪上技巧项目中夺得冠军,为澳争得12年来冬奥会首块金牌,也非常振奋人心。”澳大利亚中澳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主席陈壬说,“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值得全世界華僑華人铭记的盛会!”
力行綠色低碳
雖然冬奧會已落下帷幕,但冬奧賽場爲實現綠色低碳而采用的“黑科技”仍被人津津樂道。
加拿大華人王皙是一名發動機工程師。他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身份: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當年,作爲海外華裔青年“奧運圓夢之旅”的領隊之一,他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拿到海外華裔青年志願者中唯一的專業人士名額。時隔14年,雖然無法到北京參與冬奧會,但他對北京冬奧賽場采用的各項新技術如數家珍:“雪遊龍”采用新技術,使1.9公裏的賽道一次性噴射澆築成型;“雪飛天”可實現不同比賽的賽道剖面轉化;“冰絲帶”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爲運動員展現速度力量提供了絕佳舞台……
“北京冬奥会很多赛事是在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等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中举行。相比建设新场馆,这些改造工程产生的碳排放肯定是大大减少了。”俄罗斯華僑華人青年联合会执行会长刘军表示,本届冬奥会主火炬点火仪式的创意令人印象深刻:两位主火炬手将火炬插入“大雪花”当中,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这是中国举办绿色奥运的最好例证。
“爲了讓北京冬奧會做到綠色低碳,中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實現了‘水冰轉換’甚至‘陸冰轉換’,減少了傳統制冷劑對地球臭氧層的破壞,同時大幅度降低制冷系統能耗。”馬來西亞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顔天祿表示,“綠色”在北京冬奧會的四大辦奧理念中居首位。中國爲實現這一目標,采用了各種科學方法,做出了巨大努力。這種努力把冬奧會從單純的競技比賽,拓展爲人類愛護地球的一大創舉,對全球的示範意義重大。
“開幕式上那塊世界上最大的LED屏,舞台‘冰面’上演員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虛擬人、物、景的互動表演,水墨‘冰立方’的惟妙惟肖以及大面積的人工造雪,疫情下完美的比賽組織和後勤保障……這些都是中國科技實力、組織管理能力的體現。”卓武說,“展現這樣強大的綜合實力,世界只有少數國家才能做到。我非常驕傲,我的祖國做到了。”
傳遞更大信心
从“雪如意”“冰丝带”“雪飞天”的场馆造型,到长城、烽火台元素的赛道设计,再到中国运动员的“孙大圣”头盔、“中国龙”战衣和“千里江山图”元素花样滑冰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集中亮相北京冬奥会。海外華僑華人在观看赛事时,不仅享受了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也领略了悠久厚重的中華文化。
“這些設計充分彰顯中國的文化自信。每一個設計都是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巧妙結合。”設計師出身的陳壬認爲,“北京冬奧會不僅各項賽事精彩激烈,文化氛圍也時尚迷人,于無聲處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陽光、富強、開放的良好形象。”
“疫情之下,北京冬奧會美輪美奂的開幕式和完美細致的賽事組織,充分诠釋了‘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展示了中國友好、包容、開放、奮鬥的民族氣質。這種文化自信的國際影響力是深遠的。由此,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更加了解中國,發自內心地欣賞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法國辛老師中文課堂校長辛麗燕感慨。
“北京冬奧會爲世界和平穩定注入新的希望和活力。”顔天祿認爲,疫情導致很多國際賽事被迫延期甚至取消。中國克服重重阻礙和困難,爲全世界冰雪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提供了在國際舞台上同台競技交流的機會,非常難能可貴。與此同時,世界各國人民也因爲踐行奧林匹克精神而團結在一起。
“在疫情肆虐之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片片雪花克服各种困难汇聚于北京,成为一片大大的雪花。除了展现各自的竞技水平,世界各国运动员也以这种汇聚团结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渴望且有能力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刘军表示,世界不仅感受到本届冬奥会 “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更感悟到“更团结”的内涵和意义。人类社会面临着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严峻挑战,只有团结在一起,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