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匈牙利短道速滑國家隊主教練張晶:期待未來有新環境

中國僑網2月20日电 题:專訪匈牙利短道速滑國家隊主教練張晶:期待未來有新環境
北京冬奧會閉幕在即,在來自中國的主教練張晶帶領下,匈牙利短道速滑國家隊在本屆冬奧會上收獲了“一金兩銅”的好成績。這是繼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匈牙利憑借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冠軍收獲曆史上首枚冬奧會金牌後的再一次曆史性突破。
張晶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對本屆冬奧會成績比較滿意,春節期間參加“家門口”的冬奧會,有回家過節的感覺。提及未來,張晶表示仍在計劃中,希望能夠有一個新環境。
訪談記錄整理如下:
記者:正逢春節期間,參加“家門口”的北京冬奧會是什麽樣的心情?
張晶:疫情發生後,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國了,在國外過春節,節日氣氛相對沒有那麽濃厚。這次參加北京冬奧會,一進到奧運村,就看到各種裝飾,特別有春節氣氛,是回家過節的感覺。
奧運村的准備細致周到,每個房間裏都有一個可以親自動手編制的小紅燈籠,每個人的床上都放有一個福字。剛一入住,我就花了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做好小燈籠,放在客廳裏點亮長明,在公寓門和房間門上貼好倒過來的福字,寓意“福到了”。我向隊員們解釋這是中國春節的傳統,他們都很尊重。
記者:這段時間在奧運村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張晶:從機場落地做核酸檢測,到住進奧運村的閉環流程非常順暢,等待時間很短。相比參加冬奧會測試賽時,整個流程快很多,能明顯感覺到吸取了很多經驗,做了改進。
運動員公寓條件很好,配備的床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不僅寬敞,而且可以自由升降,自主調節角度、位置,能夠幫助運動員很好地休息、恢複。
食堂提供的食品種類豐富,中西餐都有。我觀察到就餐的外國選手和工作人員很喜歡中國火鍋,會把餃子放到火鍋裏煮,也會嘗試豆漿等中國傳統飲品。這裏還提供地瓜,是在國外時不能經常吃到的家鄉味道。
訓練房裏力量器械種類全面,內部防疫非常嚴格,器械之間有隔板,避免在訓練中接觸帶來感染風險,考慮得很周到。另外,我們每天都需要做一次核酸檢測,時間靈活,隨去隨檢,基本不排隊,很方便。
從奧運村到比賽場館的大巴安排得井井有條,司機的位置是全封閉的,與我們沒有接觸。
記者:作爲主教練,您如何評價本次冬奧會上匈牙利短道速滑國家隊的表現?
張晶:對這次冬奧會取得的成績比較滿意,達到了賽前自己心中默默定下的預期。運動員們在場上淋漓盡致地發揮了自己的實力,獲得了相應的收獲。
在第一天的決賽中,匈牙利取得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項目銅牌,這是匈牙利第一次有女運動員獲得短道速滑項目的奧運獎牌。匈牙利滑冰協會主席科紹·洛約什在成績公布後發來信息,表示了非常熱烈的祝賀和感謝。
2月13日,刘少昂夺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冠军。比赛结果刚刚结束,我们就接到洛约什的电话,他向我连续说了五个感谢(Thank you),并一再和领队强调这是历届冬奥会中,匈牙利成绩最好的一次,是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实现历史性突破后的再一次突破。能够感觉到匈牙利滑冰协会对这个成绩也是满意的。
記者:如何評價中國隊在本屆冬奧會上的表現?
張晶:中國隊在這次冬奧會上的成績,是過去4年一步步努力走來取得的。甚至不僅這4年,從之前的鼎盛狀態到如今,是通過短道速滑項目一代代的傳承得來的。今天的成果離不開老一代人的付出。
通過中國隊這次的表現可以看出,自上屆平昌冬奧會結束後,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在運動員培養、管理上的巨大投入,可以說費盡心血。不僅是短道速滑項目,所有的冰上、雪上項目都是如此。
短道速滑是中國“奪金”熱門項目,從平昌冬奧會結束後的“擴面固點”,培養優秀年輕運動員,到現在精兵沖刺,體現了高水平段運動員的穩定。
對于第一次參加冬奧會的年輕運動員來說,這次經曆是一次對競技狀態和心理素質的鍛煉。成熟的運動員表現穩定,但是承受了更高的外界關注度,要面臨由此帶來的壓力。
在混合團體接力項目上,中國隊的呼聲最高,相應的也是外界壓力最大的一場比賽,很高興他們頂住壓力,拿到了本屆冬奧會中國隊的“首金”。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非常恭喜他們!同時也恭喜中國代表團斬獲“2金1銀1銅”的好成績。
記者:短道速滑是一項比賽中競爭很激烈的運動,這次冬奧會中出現的一些判罰情況引起熱議,您如何看待?
張晶:短道速滑項目中,關于判罰的討論“曆史悠久”,這是這個項目的特點,也是推動短道速滑項目不斷發展進步、規則不斷明晰嚴謹的動力。
隨著項目發展、運動員競技水平的提高,短道速滑的規則也在不斷修改,向著盡量完善的方向調整,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比賽過程中,場上環境可以說“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運動員處在高速運動的狀態下,有些動作是下意識的本能反應。不同選手處在不同位置,向同一個方向移動,很容易出現接觸、碰撞。以這次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爲例,男子1000米項目從預賽到決賽共16組比賽,犯規判罰12人次,判罰比例高達75%;男子1500米項目從預賽到決賽共11組比賽,犯規判罰6人次,判罰比例66%。
正因爲短道速滑項目判罰出現頻率高,平昌冬奧會後,國際滑聯對判罰規則做了調整,出現運動員共同承擔責任,第二個標志塊爲直線滑行等新規則。
很多時候,因爲具體細節不同,看似相近的情況會有不同的判罰,最終要看裁判裁決。大家對裁判裁決很尊重,溝通是爲了詢問清楚判罰點,得到准確的答複後,運動員與裁判員對規則的理解更透徹,才能夠在後續訓練、執教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再出現。
根據國際滑聯規定要求,應由各國國家滑冰協會和國家奧委會,以組織書面形式,在繳納費用後,于比賽結束30分鍾內提交正式申訴,國際滑聯才予以采納。
從專業角度看,接觸與碰撞不可不免。國際滑聯召開會議時,各國都一致認爲,判罰規則應該追求不斷調整完善和實踐中的一致性。一致性是指在不同的比賽中,不同的裁判能夠做出基本一致的判罰。近年來,國際滑聯在這兩方面一直很努力,盡量做得更好。
運動員們雖然在場上是有競爭關系的對手,但是在場下是朋友。大家比賽結束後都是等待裁判裁決,尊重判罰的。
網友的熱議能夠吸引大家關注短道速滑項目,也能夠推動短道速滑項目發展。但是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角度不同看到的情況也就不同,所以最終還是要尊重裁判的決定,並從這個過程中學習。
記者:劉少林、劉少昂兩兄弟在中國人氣很高,您如何評價這兩位您“從小帶到大”的運動員?
張晶:他們兩個性格不同,哥哥劉少林比較開朗,弟弟劉少昂比較內向。兩個人都非常能吃苦,哥哥非常努力,弟弟比較有天賦。
劉少昂比較細心,有時候我們有落下的東西,他看到會幫忙帶到駐地再交給我們。劉少林比較有責任感,從小照顧弟弟,很多事情想在弟弟前面,比較有主見,會承擔,付出的也多一些。
兩個人目前的成長經曆比較順利,沒有特別複雜的生活環境,父母愛護,運動成績也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好。所以他們兩個非常單純,也很有上進心,很努力。
這次冬奧會之前一段時間,劉少昂新冠檢測陽性,那個時候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劉少林承擔了很大壓力,把國家隊的重擔挑在身上。
相比2018年第一次參加冬奧會時,劉少昂成長了很多,心理更成熟了,這次取得了“一金兩銅”的成績。劉少林打破了男子1500米項目的奧運紀錄,總體而言對兩個人的成績滿意。
記者:今年3月在蒙特利爾的世錦賽可以期待兩個人的身影出現嗎?
張晶:現在歐洲的疫情還很嚴峻,首先還是希望他們保護好自己,在各方面條件都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世錦賽上看到他們。
記者:如今的短道速滑項目是群雄逐鹿,國際間交流很多,您怎樣看待這種現象?
張晶:現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定的訓練方法,以前中國、韓國、加拿大三國比較強大,現在歐洲各國也在加大對短道速滑項目的投入,逐漸發展起來,荷蘭在壯大、匈牙利在崛起,意大利的身影也常常出現。
在這個過程中歐洲有很多國家間的交流,比如荷蘭舉辦的歐洲聯誼賽;荷蘭、比利時和以色列等國家共同訓練等形式(例如這次冬奧會中獲得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銅牌的比利時,很多比賽中,比利時和荷蘭的女子選手會共同打配合)。通過各個國家間的互相帶動,歐洲國家搭建了各自的梯隊,各國的基本訓練條件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
歐洲取得這樣的進步離不開國家間的交流,本屆冬奧會期間法國也主動和匈牙利國家隊提出可否交流並一起訓練。通過這種方式,開拓訓練思維,學習先進經驗,有助于培養短道速滑的歐洲市場,各國共同提升成績。
記者:自首次赴匈牙利執教至今已經過去10年,這期間您帶隊開創了匈牙利短道速滑的一個時代,回望過去,您有什麽感受?北京冬奧周期結束後,您對未來又有怎樣的打算?
張晶:10年前赴匈牙利執教時,中國在短道速滑項目上相對世界比較領先,當時我將我們的經驗傳授給他們。近些年,當其他國家的訓練理念顯現出優勢時,我也積極吸收、學習他們的長處,思維也會變化,“采百家之長”,在短道速滑項目發展前進的道路上保持與時俱進。
現在看,過去10年間,我的執教理念不斷更新,隊伍成績也逐步提高,我對這個結果是滿意且自豪的。在成績上能夠不斷取得突破,說明我不斷改進的訓練方法是有效果的。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要准备迎接3月份的世锦赛。后续还在计划中,希望有一个新环境,体现新价值。我愿为祖国效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门睿;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