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学生共享“双奥”荣光
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学生共享“双奥”荣光
與祖國共迎一個新的春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
2月4日晚,奥运之火再次点亮鸟巢。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当纯洁的冰雪邂逅热情的中国红,不少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学生也守候着北京冬奥会开幕的那一刻,期待與祖國共迎一個新的春天。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牌歸零時,法國福州十邑同鄉會秘書長石朝飛正在家裏觀看開幕式。他印象深刻的是,冰球運動員與影像冰球擊打互動,冰球在視頻空間反複撞擊後,整塊冰立方逐漸破碎,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被雕刻出來。石朝飛說,這個過程意味著“破冰”,在中國文化中寓意打破隔閡、化解矛盾、走近對方和互相理解,表明中國向往世界和諧的願景。石朝飛也非常喜歡運動員入場式的設計,“主創團隊用科技含量和新的觀念讓人少而不空,飽滿浪漫。通過對中國大好河山和自然景觀的呈現,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世界各國朋友的友好歡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身在西班牙的段炼没办法回到家乡,现场感受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荣耀。段炼是西班牙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的博士生,也是西班牙(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学人联合会主席。在他看来,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在开幕式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段炼特别喜欢开幕式上的倒计时设计——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大屏幕上依次闪现二十四节气,“这向世界展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冬奥遇见‘立春’的设计,也体现了中华儿女对这场世界盛会的祝福。”段炼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理念,贯穿开幕式始终;一张张小朋友的笑脸,不仅传递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自信与自强。
對此深有同感的還有加拿大拉瓦爾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後周帆。在他看來,科技感十足的奧運村、別出心裁的奧運之火、可重複使用的奧運場館等,無不體現出“綠色辦奧”的理念;當“冬奧”與“立春”相遇,一場充滿活力的冬奧會也將爲飽受疫情困擾的世界帶來希望與力量。
正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朱家樂,和室友一起觀看了開幕式直播。他特意找出春節期間總領館向當地中國留學生發放的“春節包”,拿出“冰墩墩”擺件。“澳洲電視台的主播一直在誇北京。”朱家樂自豪地說,“開幕式上科技和藝術的結合相得益彰,給世界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開幕式上,隨著一名兒童小號手吹響《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在鳥巢中央,一面五星紅旗在12名小朋友的手中徐徐展開。隨後,他們將國旗傳遞給來自各行各業、56個民族的代表,最後鄭重地交到禮兵手中。朱家樂的記憶被帶回到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時,他剛小學畢業,“當時年少無知,單純地覺得國家僅僅是辦好了一場大型運動會”。如今,經曆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經曆了澳大利亞一撥又一撥的疫情反彈,朱家樂感慨地說:“現在,我們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能力把‘簡單的一場運動會’辦好的國家了。”
作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中國學聯主席,朱家樂組織學聯和澳中青年人才發展協會一起,舉辦北京冬奧主題活動,積極在當地宣傳北京冬奧會。
14年前,法國陝西聯合會會長李洹受邀在鳥巢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李洹很自豪,這個人類大家庭的體育盛事,時隔14年又一次來到北京。“觀看冬奧會開幕式時,我意識到體育和奧運會是多麽重要,那是爲數不多的全球各國代表能歡聚一堂的場合。”在李洹看來,任何沖突、偏見和分裂的行爲,在奧林匹克五環旗下,都顯得無比渺小。
李洹觀察到,法國當地媒體在報道北京冬奧會時,特別介紹了冬奧會在“氣泡”環境中進行,也提到了奧運村機器人做飯、送餐的“科技範兒”,還報道了中法在冰雪運動方面的合作。也有一些不客觀、不真實的聲音,讓李洹意識到了一份沈甸甸的責任,“‘一起向未來’與‘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一脈相承,都是中國人民真誠的呼喚。”他說,“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人類共同攜手發展,才能應對更多共同的挑戰。”
很多人都在爲北京冬奧會這場“全球盛典”全力以赴,北京冬奧會凝聚著身處不同時區所有華夏兒女的情感與夢想。
2019年,中国侨联向全球華僑華人发出“捐建华侨冰雪博物馆”及征集相关展藏品的倡议。石朝飞得知消息后,带领协会积极响应,并向身边的法国朋友宣传北京冬奥会。今年1月,华侨冰雪博物馆落成典礼仪式在张家口崇礼举行。这座由5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侨胞共同参与捐建的博物馆,是中国国内首个以冬季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冰雪博物馆。
周帆作爲主要負責人,組織加拿大魁北克省和新不倫瑞克省15家中國學聯,共同舉辦了一場“迎冬奧2022年新春校園歌手比賽”。除夕決賽在雲端播出,身在異鄉的留學生借北京冬奧會的契機,抒發對祖國和家人的新春祝福。周帆說:“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爲海外學子在這個疫情肆虐的寒冬帶來了溫暖的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周呈宣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報北京2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