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媒:海外慶春延續,中國向世界“報春”
中新網2月1日电 中国民间流传着“正月里来是新年”“不到十五都是年”的说法。眼下中国春节假期已结束,中国人进入了开工第一周,但城市街头的年味儿依旧浓厚。美国《侨报》1月31日刊文说,在海外,以春节为由头的各种庆春活动也仍是“进行时”,刻画出一幅热闹喜庆、其乐融融的春景图。一系列庆春活动奠定了新年开年的好预期,中国春节经济的“开门红”更是为世界经济前景报春。
文章介紹了近日歐美國家多項熱鬧的慶春活動,比如史密森學會美國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歡樂春節”家庭日活動,在比利時舉辦的春節遊園廟會等。文章還特別提及,今年白宮舉行了史上第一個農曆新年招待會,邀請400多亞裔人士到白宮共慶新年。張燈結彩,紅獅舞動,“很中國”的祝福語“恭喜發財”將氣氛烘托到高點。
文章表示,在这场蔓延海内外的春节狂欢里,中国人、海外華僑華人、外国人都参与其间,正应了中国的古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朴素的角度看,对于广大参与庆春的人们来说,春节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些“价值”。
一是情緒體驗。春節本身代表著熱鬧、歡樂,加上疫情防控“好消息”,人們更有理由慶賀。目前世衛組織判斷這波疫情可能已接近“拐點”,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借這樣一個節慶日放飛心情、享受輕松,海內外人士何樂不爲?
二是文化體驗。春節是一個儀式感很強的節慶日,各種春節元素令人愉悅,背後家庭團圓、萬象更新、新春納福、和睦友好的寓意,與西方家庭諸多價值觀不謀而合。生肖兔作爲機敏和幸運的象征,也給人們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和美好預期。
三是財富體驗。根據中國官方發布的數據,今年春節期間,全國出入境人員超287萬人次,日均41萬人次,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120.5%。中國遊客出境遊整體訂單同比增長640%,跨境機票訂單增長4倍以上。旅遊熱、消費熱,展現出中國經濟的暖意,國際媒體對中國經濟複蘇的連鎖反應充滿期待。這些數據和期待,連通著一個個普通人過上更好日子的可能性。
春節節慶本身以及春節經濟所傳遞出的暖意,是中國在向世界“報春”。文章最後寫道,立春將至,期待更多“報春鳥”飛來,祝福世界滿園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