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明報》:兩屆奧運濃縮中國心路曆程
中國僑網2月9日电 加拿大《明报》刊登了署名为欧阳五的文章《欧阳五:两届奥运浓缩中国心路历程》,作者分享了他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理解。
文章摘編如下: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制造了“拆盲盒”般的驚喜:“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貫穿整場的超大“冰面”、“大雪花”造型的主火炬台等,使傳統與現代、中國與世界水乳交融。相較于14年前,今次不再有華麗服飾、人海戰術、大牌明星的加持,卻顯得簡約而不簡單。兩個開幕禮風格的變化,實則濃縮了中國這14年走向世界的心路曆程。
執導兩屆奧運會開幕式的張藝謀,精准概括了這14年的心路:從“我”到“我們”,從“講曆史”到“向未來”。2008年夏奧會,給世人留下了中國曆史文化恢弘壯闊的記憶: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147米長、27米寬的水墨畫卷,將鄭和下西洋、活字印刷和太極等逐一呈現。
彼時,世界尚對作爲新興經濟體的中國知之不多、充滿好奇,夏奧會舞台遂成爲中國展示自身、贏得良好口碑印象之機。2008年夏奧會終于回答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奧運三問”,洗刷百年前的“病夫”之恥,是其曆史宿命之一。因之,夏奧會以“我”展開,具有其曆史必然性。
14年後,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把中國帶向世界舞台中央。曆史坐標的轉變,使中國更注重在共同體中觀照自身,理解他者。冬奧會開幕式上,由各國“小雪花”彙聚而成的人類“大雪花”,象征和而不同的共同體;來自中國大山裏的孩子們,身著傳統虎年服飾,演唱希臘語會歌,地球村天涯共此時。英國《衛報》稱贊開幕式選取世界著名古典音樂作爲背景音樂的做法,並援引組織方的話稱,這表達了中國對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其實,講究虛懷若谷的中國文化素有對其他文化的尊重,只是在2022年的時點上,中國更有能力和空間輕巧、自如、暢然地表達這種尊重。
在冬奧共同體的多樣性空間中,中國回歸了留白的傳統文化理念,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深沈之維,仿佛武俠高手揮灑木劍,卻積蓄千鈞之力。點火方式以“不點”代替“點”,主火炬被所有參賽國家的“小雪花”簇擁,造就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中國式浪漫”意境;暖場環節全部起用群衆表演,普通人的質樸共情,不言偉大卻直抵人心。
從現代環保角度而言,“留白”文化觀念亦與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相配。北京冬奧會的預算爲20年來冬奧會最低;通過科技創新,北京成爲冬奧曆史上第一個大規模采用碳排放接近零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的主辦城市。能夠兼顧節儉、安全與精彩,亦與中國發展至今所培育的高組織能力密不可分,更是中國主動踐行對共同體未來綠色發展的承諾。
北京冬奥会以“我们”与世界共情,以“未来”与世界共舞。相信“我们”与“未来”,是弥合后疫情时代的精神力量。(欧阳五 作者是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