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這曲“春之聲”,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中新網2月5日电 北京时间4日晚8时,中国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少长咸集、宾朋满座,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期开幕。

當地時間5日,美國《僑報》刊發題爲《這曲“春之聲”,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的社論文章指出,2月4日正值中國農曆新年中,今年的2月4日更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日,這告訴人們凜冬已過,春天來了,萬物複蘇,生機待發。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春之聲圓舞曲》在開幕式現場奏響。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選手將在未來16天時間裏同場競技,诠釋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精神。
文章指,對于遭受新冠疫情肆虐兩年多的世界來說,這場體育盛會的如約而至,其本身就是一曲大型的“春之聲”圓舞曲,撥人心弦、令人振奮。讓更多人“沐浴著明媚陽光,忘掉恐懼和悲傷,奔跑、歡笑和遊玩。”亦如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開幕式致辭中所說:感謝中國及世界各地無數人員的主動奉獻、辛勤付出與團結協作。感謝所有參與者“借助奧林匹克理想,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的相互理解。”“奧運會總是搭建溝通的橋梁,絕不會築起一道道高牆。”
從90年前(1932年)第一個中國人參加洛杉矶第十屆奧運會到70年前(1952年)新中國第一次派出代表團參加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從2008年北京第一次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到今天首度舉辦冬季奧運會,中國奉獻給世界的是人類堅韌善良、團結互助、合作奉獻的正能量,展示的是對和平生活、美好未來敢于追求、勇毅向前的精神。對于曆經戰爭殺戮、恐懼威脅、疾病折磨、饑餓煎熬的人類來說,對于今天依然並不太平、面臨重重危機的世界來說,這些精神和正能量永遠彌足珍貴,永遠值得祝福和珍惜。
文章稱,世界是多元的,當然不可能只有一種聲音;國家的大小強弱、人口多寡、發展快慢、百姓生活方式、文化特色和傳承等等也各有各的樣式,因而奔向幸福彼岸的道路也不可能一樣。今天,世界最需要的當然不是頤指氣使的“先生”以及有意無意的錯讀,更不需要傲慢與偏見、俯視或仰視。最需要的依然是相互尊重與彼此理解,團結一致而互不幹預。國際奧委會去年表決通過的在奧林匹克六字格言中再加入“更團結”三字,此時更彰顯其價值。
文章最後說,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阿蔔杜拉·沙希德解讀說,體育是對話與外交、和解與複興、合作與協作的平台。“更團結”告訴人們: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團結,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需要更加團結,沒有團結就沒有和平。是的,春天,生命在播種,綠色在生長,和平在孕育,“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透過北京冬奧會,中國“春和”之意盡展世人面前,當蒲公英的種子飄飄灑灑播撒大地時,期待北京的這曲“春之聲”從中國奏響,在全球漾溢。